段海玉,男,1979年5月生,德州天衢新區(qū)趙虎鎮(zhèn)平福蘆村支部書記,段海玉同志擔任支部書記以來,始終以“為民服務(wù)”為初心,以“實干擔當”為準則,在基層崗位上履職盡責、攻堅克難,既當好支部建設(shè)的“領(lǐng)頭雁”,又做好群眾身邊的“貼心人”,用實際行動凝聚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。
段海玉擔任支部書記的這些年,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,一心一意為村里辦實事,成為村民心中的主心骨。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段海玉購買健身器材和文化設(shè)施。如今,文化廣場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,大家在這里跳舞、健身、聊天,村里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。段海玉還特別關(guān)心村里的困難群體,定期走訪慰問孤寡老人、留守兒童和貧困戶,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2025年6月份段海玉在村周邊巡查時,發(fā)現(xiàn)鄰村院內(nèi)的柴火堆著火了。當時戶主不在家,干柴遇熱風,火苗正“噼啪”竄起,情況緊急。
他立即通知鄰村書記,讓書記通知戶主回家,村里人聽到消息也都來幫忙,雖然不是自己村,段海玉也是義不容辭,
他當即轉(zhuǎn)身跑去鄰居家院子,拎起水桶直奔柴火堆潑水滅火。但柴火太干,一桶水作用有限,火苗很快又復(fù)燃。柴火堆燒得噼啪響,火星子不斷往外蹦。段海玉顧不上燙,蹲在地上扒開外層燃燒的柴火,讓后面的人往里面潑水。汗水混著黑灰淌在臉上,他也沒工夫擦,只盯著火勢變化,指揮大家交替遞水、蓋滅火點。他顧不上擦汗,反復(fù)往返兩家院子拎水、潑水,胳膊酸得快抬不起來,汗水淌在地上瞬間蒸發(fā),仍堅持不停潑水。他同鄰村書記共同指揮,拉電閘,拉水,接水管,聯(lián)系滅火器,共同把這場火撲滅,沒有造成大的損失。
最終,囂張的火苗漸漸被壓制,只剩滋滋作響的青煙。這事傳開后,村民都夸他熱心腸。其實見義勇為未必驚天動地,不過是危難時有人肯多跑幾步、多搭把手,段海玉便是如此。
這場救火算不上驚天動地的壯舉,卻藏著普通人骨子里的勇毅。當濃煙嗆得人睜不開眼,當灼熱感烤得皮膚發(fā)疼,沒人先想危險,只盯著“別讓火勢蔓延”這一件事——遞水桶的手被燙紅了仍往前沖,搬障礙物的人累得喘氣也沒停下,直到火苗徹底熄滅,眾人臉上沾著灰,卻都松了口氣。
這不過是日常里的突發(fā)一幕,沒有豪言壯語,只有下意識的挺身而出??烧沁@樣的“小事”,讓我們看見善良從不是抽象的詞:它是有人危難時,旁人不肯袖手的溫度;是明知有風險,仍選擇往前站的擔當。
煙火散盡后,或許沒人會刻意記著誰遞了第幾桶水,但這份“見險就上”的本能,早已悄悄暖了人心。這就是見義勇為最本真的模樣——不用轟轟烈烈,只在需要時,伸手搭一把,就夠了。